月餅,忘不了的家鄉滋味!
不只美味且隨時會勾起鄉情的內蒙古月餅批發、卓資山熏雞、察右中旗的紅蘿卜、烏蘭察布馬鈴薯……這些在人們心中可圈可點的“風土美食美物”,有一個共同點,它們都是烏蘭察布的天文標志產品。烏蘭察布日報社與市工商局分離舉行的“打造烏蘭察布天文品牌 講述家鄉天文標志產品故事”征文活動啟動以來,陸續收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投稿。家鄉的風土、家鄉的意味,濃縮在家鄉的天文標志產品中。之后我們會選取部分稿件,分享作者與家鄉天文標志產品之間的深沉情緣,也希望經過他們的故事,使讀者進一步加深對天文標志產品的認識和了解。
豐鎮歷史持久,北魏時曾為京畿地,遼金時為陪都,地處長城腳下,位于晉、冀、蒙交匯處,晉文化沉淀深沉,被譽為內蒙古的南大門,走西口的橋頭堡。上個世紀初,豐鎮一度稱為旱碼頭,1915年平綏鐵路通車至豐鎮,因次世界大戰“料價陡漲,路款未充”而工程暫停,豐鎮站成為平綏鐵路暫時終點站。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的商人巨賈紛至沓來,豐鎮盛極一時,四年后鐵路才恢復施工。
過去在中秋節前夕,內蒙古月餅加工,有的人家自己烙,大部分人家花錢雇餅匠打,餅匠用自己壘的有上下火的烘爐為千家萬戶烘制一爐爐月餅,也烘出獨有的節日氛圍。